首页 >  热文 >

十二五时期是哪一年,十二五时期是指哪几年

发布时间:2023-06-11 10:26:00来源:网络转载浏览量:0   

十二五期间指哪几年?

十二五期间指哪几年?

  十二五期间指2011至2015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年)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年)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年)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年)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年)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   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6-2010年)

  十二五规划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简称十二五规划。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有一些具体化的子项目,如《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等等。

  扩展资料:

  “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

十二五是哪几年到哪几年?

  2011-2015年。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有一些具体化的子项目,如《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等等。

  扩展资料

  五年规划的时间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202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2五是哪年到哪年

  “十二五”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年。  我国是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195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因为苏联援华中断胎死腹中,第三个五年计划是1966年重新启动为1966-1970年,以后的五年计划都未中断,为每一个年代十年中的前五年和后五年。  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了国务院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会议同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结果报告,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纲要》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共62章5万余字,另有5个图片和22个专栏,分为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等16篇。

十二五时间是哪几年的

十二五时间是哪几年的

  2011~2015年。十二五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十二五的内容包括强农惠农、营造环境、优化格局、绿色发展、创新驱动 、改善民生等。  十二五时间是哪几年的  十二五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二五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十二五的制定,经历了中期评估、前期研究、建议起草、通过建议、制定纲要、规划实施等过程。

“十二五”时期是指什么时期?

  “十二五”时期指的是2011-2015年这一段时期。

  “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简称十二五规划。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具体规划内容如下:

  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篇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二篇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责编: xingyu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