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中国有几个(国内获得诺贝尔奖的人都有谁)
诺贝尔奖是各种奖项上的明珠,自奖项设置以来,能拿此殊荣者寥寥,无不是各行业难能一遇的天才级人物。诺贝尔奖是国家科研能力的指标,背后是科技、文化、经济等的综合实力的比拼。
如今,我国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一共有三人,他们是杨振宁、莫言和屠呦呦。这三个人代表着中国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是值得我们整个民族骄傲的。但是,我国的获奖人数,相对于整个人口体量来说,还是明显偏低。
我们不禁有这样的疑问:我们能获得诺贝尔奖,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在今后的科技文化竞争中,以我们的体制机制,能否再度培养出新的获奖者?
三位“获奖大牛”
杨振宁是三人当中第一个荣膺此项殊荣的。他祖籍安徽合肥,拥有了无比多的职位和头衔,他在物理学上最大的成就,是他的杨-米尔斯方程。
这个对大多数人来说非常的遥远,但是在物理学界却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是可以“提升整个物理学的高度”的理论。
因此,有人将其形容为是20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
在所有的华人中,杨振宁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当代科学家之一,有“华人之光”的美誉。2015年,杨振宁宣布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籍,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同时,他也顺利成为中科院院士,大大提升我国物理学的研究水平。
莫言则是另一个赛道上的成功者。他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凭借着《红高粱》、《檀香刑》 、《丰乳肥臀》、《蛙》等作品,将“怀乡”与“怨乡”的复杂情感发挥到极致,是“寻根文学”的集大成者。
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近年来被人们提起最多的,无疑是屠呦呦了。
1930年出身的她,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她多年从事中西药结合的研究,在2011年带领课题组人员,发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疟病青蒿素和还原青蒿素,是对抗疟疾的科研中,一项重大的进展。
青蒿素是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的药品,尤其在在欠发达地区,挽救了无数疟疾患者。2015年10月,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因为该项成就,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和医学奖。
大而不强的现状
对于同胞的获奖,国人的内心自然是无比激动的。但是激动之余,我们应该看到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在诺贝尔奖的“积分榜”上,美国以388个获奖人次雄踞世界第一。
英国、德国紧随其后,获奖人次也在100以上。即使我们的邻国日本,也有27次获奖记录。甚至就连我们看不起的印度,也排在我们前面。
如今,我国的GDP已经雄踞世界第二,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国,对高精人才的需求,也史无前例的大。
一方面,我们的经济科技实力与日俱增,取的科研成果也越来越多,根据一份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科学和工程指标报告》显示,早在2016年,我国的论文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在顶尖领域缺乏统治力,长期以来对“诺贝尔级别”人才的缺失,却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也是不可回避的话题。
在中美贸易战中,美国利用半导体芯片上的优势,对我国的中兴、华为等企业进行制裁,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虽然我们拥有了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但由于顶级芯片架构师的严重缺乏,让我们始终无法量产5nm以下的芯片。
我们虽然拥有了世界上最齐全的工业体系,但是很多产业的“头部”,依然非常依赖进口。人才不足的短板已经日益彰显。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今天“大而不强”的局面?
标准化的批量生产
我们在找工作时,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招聘条件上,用人单位会卡一些莫名其妙的指标,比如985、211,或者英语四六级,招聘女性员工要求已婚已育,甚至还有身高长相上的要求。
如果这些指标和工作相关也就罢了,但大部分却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块。我所了解的不少中资中企,完完全全做的国内市场和业务,却要求求职者具备英语考级证书。
其实这也不是用人单位之过,我们的社会,又何尝不在追求着“标准化”。面对学生,用分数来划分三六九等;面对运动员,用身高、体重来衡量好差;面对求职者,又依靠学历证书来区别对待。
这样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打造符合社会要求的“标准件”,而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人,则非常不友好。即使你有着超常的才能,也会被这种体系判定为“残次品”。
中国当今身价最高的足球运动员武磊,有着“武球王”的外号,年少时竟然由于身体素质不达标,被江苏足协排除在球队之外。幸亏徐根宝帮其求情,才得以继续留队。
武磊
曾经有个笑话说,梅西、马拉多纳等天才级运动员,倘若出身在中国,别说进国家队了,以他们的身高,能被业余队相中,都要谢天谢地了。
这其实不是笑话,而是真切的事实。不仅是足球,其他各种体育项目,推广到各个行业,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不少功成名就的科学巨擘、文学名士,在学生年代都是“偏科”的,但如果就以此判定他们是失败的,给他们打上“差生”的标签,这就无异于“辣手摧花”、“埋汰人才”。
具有某种专长的人,“偏科”几乎是必然状态。试想一个具有物理天赋的人,很有可能因为语文、英语的不合格,而丧失继续求学深造的机会,最后连工作就找不到。
中国的“爱因斯坦”们,也许迫于生计,正在送着快递、搬着砖头,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国家的悲剧。
学校的委曲求全
社会制定了如此的标准,学校也因此改变自己的价值观,进行了屈从和迎合,造成了恶性循环。
学校教授苦于各种职称评定的硬性标准,绞尽脑汁写着论文、做着课题。学生也疲于应付各种考试,为了获得证书,消耗大量时间去学习自己不感兴趣、也没有实际用处的东西。
一番“无用功”完成后,岁月已然蹉跎,丧失了大把精力,浪费了最好的青春年少。
在高校里,“就业率”越来越被重视,学术和科研只能退而求其次。在专业选择方面,“易就业”、“来钱快”成了唯一的标准,金融、律师等行业成了“香饽饽”,而需要“坐冷板凳”的专业,则相对少有人问津,充分暴露了整个社会的浮躁心态。
就业
为了应付方方面面的“标准”,大家也变得不择手段了起来。小到考试作弊、大到学术造假,都成为我们达到成目标的“工具”。
无奈的社会现实,让很多人放弃了诗和远方,不得不低下尊贵的头颅。一二线城市数百上千万的房价,可能是一个人大半辈子收入之和。
为了有个庇身之所,我们贷了很多款,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提前消费了我们的未来。仅仅为了“生存”,我们就要拼尽自己的全力,更何况体面的生活、大胆的创造呢?
曾经一些学术上颇有造诣、生活上富于激情的年轻人,工作以后无不被生活磨去了棱角,被各种压力劳役着身心,最后也只能选择为“五斗米折腰”。
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
从鸦片战争开始,我们对于中华文明的自信,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下丧失殆尽,于是走上了一条长达两百年的“学习之路”。我们寄希望于通过“拿来主义”,来医治国家的病症,同时迅速走上民族自强之路。
西方的英美、崛起的日本,以及后来居上的苏联,都成为了我们学习的对象。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似乎缺少了一些耐心。无论洋务运动,还是后来的维新变法,以至于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我们都有这样一种目的,那就是快速走上强国之路。
在当时的形势下,实现民族自强的确是当务之急,但是用力过猛,却会带来很多的“后遗症”。
不能结合中国数千年的文化根基,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价值,简单提出的空有其表改革措施,注定只是空中楼阁,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说多少年赶上英国、多少年赶上美国,结果都没有成功,反而助长了社会的浮躁之风。改革开放后,在金钱利益的冲击之下,人们在纸醉金迷之下更加迷失了自我。
“拜金主义”成为了时代的标签,我们大胆地表达着,对于金钱的渴望与崇。宁肯坐在宝马里哭,不肯坐在自行车后面笑,已经成为了主流的价值观。一切都与金钱挂钩,整个社会和国家,也逐渐变得短视。
无怪乎有专家学者发出警告,当一个国家的精英人才,全部都去到金融行业,那么这个国家的未来必然是令人担忧的。
民国的样板
曾经有专家说,我们现在学术的能力,一直在走下坡路,民国时期培养出的大师,现在的教授学者仍不能望其项背。在很大的程度上,这归功于民国政府在教育上的成功。
当时的政府注重对于教育的投入从不吝惜,教育部颁布的《教育宪法》,明确规定了教育、科学、文化的经费,不得少于中央预算总额的15%。
省一级政府不得少于25%,市县一级这个数据是35%。而我国现在教育上的投入,只是勉强超过GDP的4%,比之当时仍有不小的差距。
民国时期教授的待遇也是相当高,根据《大学教员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教授的月薪达到400-600大洋,副教授是260-400大洋。
这在当时是非常高的数字,同一时期,上海的产业工人月薪只有15元,即使县长这样的父母官,一月工资也只有20块,甚至比不上当时的小学教员。
在教学思路上,倡导教育独立,不受社会、政治的干扰。北京大学的校长蔡元培就提出,大学办学的宗旨就是“研究高级的学问”,而非囿于世俗的功利。
在培养人才思路上,南开中学的校长张伯苓认为,实践知识的价值,也远远高于书本。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一系列大师级的人才,奠定了很多学术体系的基础。
华裔诺贝尔获得者中,杨振宁、李政道、李远哲、崔琦四位,就是在民国的学术体系之中成长起来的。
张伯苓
希望?失望?
整个社会的短视与浮躁造就了我们的性格,教育体制向世俗的妥协打造了我们的风骨,现实的压力又让我们逐渐迷失了自我。我们也许能够培养出最具有应试技巧的“打工人”,却打造不出能够独当一面的“一代宗师”。
中国古人就曾有言,“守得云开见月明”,所谓“守”,是一种坚持,摒弃了世俗浮华的利诱,甘愿寂寞枯坐于冷板凳,静心沉醉于自己的世界,也许经历了无人问津的“十年寒窗”,但终归会有一朝“功成名就天下知”。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容不得我们去犯任何的错误。如果全社会痛定思痛,进行深刻的反省与自新,摒弃浮躁和功利的心态,将目光放得长远,形成“励学敦行”的良好社会风尚,那么必然会有更好的结果。
国际竞争
根据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黄种人的智商,是各大人种里面最优秀的。我们坐拥了最好的天赋,只要加以合适的引导,必然会将更多的诺贝尔奖收入囊中。
屠呦呦不应成为国家的绝唱,而是一个更具希望的起点,告诉世人我们有能力做得更好。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甘肃庆阳主推“三元双向”农业模式:黄土塬建“爱尔兰大棚”
2023年6月底,甘肃庆阳市宁县焦村镇西李村的双孢菇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工作人员在大棚内采菇。 戴文昌 摄 中新网兰州7月3日电 (闫姣 [详细] -
“大唐荔乡”广东高州今年荔枝产销两旺 果农收入普增两成
高州桂味荔枝 梁盛 摄 中新网茂名7月3日电 (梁盛 梁晶晶)在大唐荔乡广东茂名高州市,一年一度的荔枝采收目前已全面结束。记者3日从 [详细] -
焕新美好生活 贝壳团装打造家装消费新模式
7月3日,贝壳团装在天津以品质团装津心筑家为主题举办媒体沟通会。贝壳团装首个项目落地天津金融街·南站金悦府,工艺样板间和实景样板间 [详细] -
深圳自驾路线查询
随着人们对自驾旅游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深圳的自驾游也越来越受欢迎。为了让广大自驾游爱好者能够更好地探索深圳的美景,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 [详细] -
成都太平洋百货:城市时尚新宠
成都是西南地区最具有时尚气息的城市之一,而在这个城市里,太平洋百货无疑是一道夺目的风景线。自从进驻成都以来,太平洋百货就成为了成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