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社会 >

“借东风”谋振兴 青海湟中村民过上“牛”日子

发布时间:2022-12-31 23:06:04来源:网络转载浏览量:0   

 中新网西宁12月29日电 题:“借东风”谋振兴青海湟中村民过上“牛”日子

  作者 潘雨洁

  冬日午后阳光普照,走近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西堡镇的生态奶牛养殖基地,牛叫声不绝于耳。

  “现在有1200多头,”西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商志刚介绍,数月前,一批进口荷斯坦奶牛从新西兰“飘洋过海”,“住”进西堡镇宽敞的标准化“宿舍”。

  “这种奶牛产奶量大、周期长,能较好地适应高原环境,现在每天能出生4、5头小牛犊,接下来还要逐步扩繁,争取到2000头。”商志刚走近牛栏,说:“你看,每头都有‘身份证’,扫耳标上的二维码,可实现生产数据标准化管理和统计分析。”

图为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西堡镇生态奶牛养殖基地牛舍。 马铭言 摄图为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西堡镇生态奶牛养殖基地牛舍。 马铭言 摄

  养殖基地的智能化和信息化体现在各个环节:

  单体面积超2.2万平方米的牛舍,棚顶的分布式光伏板,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发电;采暖使用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可同时扩展为牛棚内恒温、恒湿、通风、清洗、视频监控等功能;

  牛舍旁的全自动挤奶收奶转盘,不仅大大提高效率,还可监测每头牛的基础指标及鲜奶各项营养成分……

  迎面走来生产厂长赵福成,此前,他曾在邻省甘肃的有机牧场工作多年。“基地目前采取的是国内较先进的粪污处理工艺,采用分子膜发酵技术,实现‘牧草—奶牛—有机肥—牧草’的循环绿色发展模式。”他说。

  牛舍外围,搅拌车正在青贮池旁作业,“饲草料订单带动附近500余农户种植,户均增收4000余元,此外项目的土地流转租金、长短期务工收入、光伏发电上网等,也都是周边村民的致富渠道。”商志刚介绍。

图为生态奶牛养殖基地中,农机正在搅拌饲料。 马铭言 摄图为生态奶牛养殖基地中,农机正在搅拌饲料。 马铭言 摄

  目前,基地正打造自身品牌,多方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为奶源找“婆家”。“我们与其他本土企业相互参股、结成紧密共同体,收购鲜奶进行深加工。”商志刚在心中算了一笔“惠民账”:“项目未来预计实现年销售收益1300余万元,这些资金优先用于巩固脱贫村、脱贫户、边缘户及扩大再生产。”

  据悉,作为青海省目前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奶牛养殖项目,该基地依托青海湟中区与南京栖霞区的结对产业帮扶,申请东西部协作帮扶专项资金、中央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并通过地方自筹完成项目的总投资。

  在商志刚看来,项目落地的关键因素,“首先是借东西部协作的‘东风’,集中力量统筹资金,因地制宜调研谋划,接着在南京、北京等地专家‘智囊团’的帮助下,我们从基地的方案设计、技术手段、运营管理中不断摸索,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近年来,青海省聚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地处该省东部黄河上游谷地的湟中区,立足资源禀赋,加快推进特色种养殖业发展,打造“设施养殖+集约种植”的生态循环产业园,创新联农带农机制。

  今年9月,湟中区政府适时推出“十条措施”,全面下放财权事权决策权、激发乡镇干事创业活力。“如今,各乡镇都成立国有投资公司,自主选择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土地开发等净收益除政策范围内上缴的部分,其余100%补助给乡镇,这样我们就有了更大的积极性,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商志刚说。(完)

 

(责编: xingyu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