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歌剧魅影》在百老汇无限期停演!我们真的再也看不到了吗?

发布时间:2022-10-18 12:58:54来源:网络转载浏览量:0   
  《歌剧魅影》百老汇停演,但暗夜的约会并未散场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静

  发于2022.10.3总第1063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已经在百老汇Majestic剧院游荡了35年的“魅影”,将不再等待他的克里斯汀。9月17日,但凡对音乐剧有点了解的人都被这个消息震惊——音乐剧巨匠安德鲁·洛伊·韦伯的代表作之一、纽约百老汇史上最长演出时间的音乐剧《歌剧魅影》将于2023年2月在百老汇无限期停演。

  这部曾在全球183座城市演出过,有17种不同语言版本,全球超过1.45亿人次观众曾经观看过的秀,是诸多当代音乐剧爱好者的启蒙之作。对于普通观众,大约对这个名字也不会陌生,除了它的“江湖地位”,也因为它的原著小说曾在中国被改编成数个版本的电影,名为《夜半歌声》,女明星和剧院“幽灵”的爱情故事感动过很多人。此剧的第一位女主角,就是广为人知的莎拉·布莱曼,当年还是新人的她正是因为出演了1986年的伦敦首演而迅速走红。

  从1988年正式登陆百老汇,它已经上演了34年,是百老汇最长寿的剧目,曾试图到百老汇观看这部剧的人都知道,差不多得提前半年规划、抢票。2023年1月26日,《歌剧魅影》将迎来百老汇驻演的35周年纪念日,而不到一个月之后的2月18日,将会进行最后一次演出,将最长演出纪录定格在13925场。

  疫情的阴影

  停演最直接的原因是疫情。2020年,当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百老汇成为受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关闭了整整18个月。2021年10月22日,《歌剧魅影》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停演之后,再次出演,当周的票房超过了百万美元,但好景不长。《歌剧魅影》已经演了三十多年,当然有不少“回头客”,但如今百老汇已经成为一个著名景点,观看音乐剧是不少游客旅游纽约的必打卡项目,因此《歌剧魅影》的观众中游客含量相当高。

  由于纽约游客尚未恢复到新冠大流行之前的人数,《歌剧魅影》的票房在短暂回升后连续下滑。根据百老汇票房纪录,疫情发生前的2019~2020年度,每周上座率基本都稳定在80%~90%,2021年刚刚开始复演后的几个月加上圣诞档,演出上座率还大部分在90%左右,但是到了2022年1月,这个数字一下子就跌到了50%以下,之后上座率又逐步缓慢恢复到80%。

  在戏剧推广人、剧评人杨小乱看来,根据这个趋势,再过一段时间,相信应该能恢复或者接近疫情前的数字,《歌剧魅影》却仍要停演,证明除了疫情因素,还有另外的原因终止了它在百老汇的演出。“我觉得对于它的生命周期而言,是时候进行一次中止了。”杨小乱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歌剧魅影》一度是最赚钱的音乐剧,累计票房61亿美元,之后被音乐剧《狮子王》82亿美元的票房超过,而驻演百老汇年头排第三的《狮子王》一直大热,并未受疫情影响,上座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另一个被称为百老汇自动提款机的《汉密尔顿》,自去年9月恢复演出到如今,总上座率依然在99%左右,这部2015年才开演的音乐剧,短短几年已经赚了20多亿美元的票房。

  面对后来居上的竞争对手,《歌剧魅影》早已显现疲态,难以恢复到最好时期。但《歌剧魅影》的整个制作体量却是《狮子王》《汉密尔顿》等剧所远不能及的,可以说是真正的超豪华制作。看过此剧的观众,都不会忘记被高度还原的奢华的19世纪巴黎歌剧院、金碧辉煌的巨大水晶灯、大型乐队以及人数庞大的演员团队,它的制作成本基本上是肉眼可见的多。即便是已经缩了水的巡演版,也一样让很多国内的演出工作者叹为观止。

  杨小乱至今依然记得,2013年他在上海文化广场第一次看《歌剧魅影》时,被整台演出从台前到幕后的复杂所震撼,似乎之前自己所看的所有演出都成了“小儿科”。当时作为演出项目经理的杨小乱,每次看到好剧总会想要把它带到更多城市去,但是看到《歌剧魅影》,他内心只能默默地表示“此生不太敢去碰触如此庞杂的演出制作”。

  《歌剧魅影》讲述了在巴黎的一家歌剧院里的故事,在那里,怪事频繁发生,原来的首席女主角险些被砸死,剧院出现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男声。这个声音来自住在剧院地下迷宫的“幽灵”,他爱上了女演员克丽斯汀,暗中教她唱歌,而克丽斯汀却爱着剧院资助人拉乌尔,由此引发了嫉妒与谋杀。

  《歌剧魅影》制作人、已经75岁的传奇音乐剧制作人卡梅伦·麦金托什曾经解释过为什么《歌剧魅影》如此之贵,他说那是因为他和韦伯创作《歌剧魅影》时所处的80年代,是一个与今天完全不同的世界,那似乎是一个只考虑理想却不必考虑成本的时代,而如今那个时代已经消失了。

  所以,落入今天这个时代的《歌剧魅影》逐渐艰难,这些年还要加上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带来的通货膨胀,本来就昂贵的《歌剧魅影》制作费,又上涨了约10万美元,如今一周八十多万美元的票房根本不足以支撑其庞大的成本。麦金托什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说,成本上升而票房却没有,“你不会想毁掉一部伟大的音乐剧。在我多年的职业生涯里,有一句话我常铭记在心:剧目开演是一种艺术,停演也如是。”

  停演的消息让各国粉丝都感到悲伤,却也引发了票房狂潮——在消息传出的24小时内,票房(包含预售)就达到了近200万美元。对于很多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部音乐剧,也承载着回忆,它的背后更有很多美丽的传说轶事。例如,据说已故的前英国王妃戴安娜是其忠实粉丝,尤其喜欢里面的一首歌《All I ask of you》,在她与查尔斯结婚7周年时,她曾穿上戏服,在剧院拍摄了这首歌的MV,作为礼物送给查尔斯。

  其实,百老汇的停演并不意味着《歌剧魅影》消失,喜爱它的音乐剧迷仍然可以在伦敦西区和芝加哥看到原汁原味的版本,各国的巡演版也并未停止。

  音乐剧启蒙

  音乐剧,这种以歌舞为主要表演特色的戏剧形式已诞生了超过一个世纪,但是它真正进入中国并得到一定的认知和市场,也就是近二十年的事,说《歌剧魅影》在其中功不可没,并不为过。

  20年前,百老汇音乐剧《悲惨世界》于上海大剧院首演,开启了中国观众与西方经典音乐剧零距离接触的大门。《猫》在2003年紧随其后,2004年12月来到中国的《歌剧魅影》是第三部登陆中国的经典音乐剧,但它百场的演出场次打破了《悲惨世界》21场和《猫》53场的总和,平均上座率达到99%,成为当年演出市场的奇迹。

  几乎同一时间,由乔·舒马赫执导的同名电影在美国上映,更易于传播的电影助推了音乐剧的知名度,很多观众先通过电影了解它完整的剧情,又真正窥探到它音乐的魅力,而后才第一次接触到这部音乐剧。很多如今的音乐剧迷都记得当年《歌剧魅影》演满百场仍然一票难求的盛况,它成为不少中国观众的音乐剧启蒙,甚至就是音乐剧的代名词。

  2013年12月,《歌剧魅影》第二次来到上海,在上海文化广场连续演出两个月,近60场演出的总票房高达6177万元人民币,这已经接近文化广场那时一整年的票房收入。2015年下半年,《歌剧魅影》又来中国,这次去了广州大剧院和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各演出了两个月。

  保利演艺制作部高级项目经理郭旗记得,《歌剧魅影》是天桥艺术中心2015年开业伊始上演的第一部剧,这部剧直接奠定了“天桥”在北京音乐剧市场的地位。当年它在北京的64场演出以7300万元票房创造了北京演出历史上的奇迹,这个数字是2014年北京全部音乐剧市场票房的两倍。

  几乎场场爆满的经典音乐剧让资本和演出商看到了市场的潜力,开始扎堆来音乐剧市场淘金。杨小乱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国际上的巡演需要提前一年做规划,因此,从《歌剧魅影》火爆北京、广州的第三年开始,大量音乐剧进入中国,市场被引爆。

  2017年,《保镖》《修女也疯狂》《金牌制作人》《律政俏佳人》《人鬼情未了》《泽西男孩》《魔法坏女巫》《西区故事》等已经受过海外成熟演艺市场锤炼过的口碑之作组团进入中国,一批海外作品的中文版和国内原创音乐剧,也顺势推出。那一年因此被称为中国音乐剧元年。

  郭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经典音乐剧也培育了内地创作者,从21世纪初就开始尝试做原创音乐剧的三宝曾经告诉郭旗,自己在做音乐剧创作时,“也会大量观看和学习百老汇的音乐剧,比如《歌剧魅影》。”

  日渐红火的市场和不断改编自百老汇音乐剧的中文版本,为中国培育了音乐剧观众,也培养了演员。今年上半年东方卫视推出的热门综艺《爱乐之都》,就让更广泛的观众突然意识到,原来中国已经有了这么多成熟的音乐剧演员。在综艺中,《歌剧魅影》片段被安排在了选手竞选剧目的第一位,也足见其业内地位和更广范围的群众基础。

  中文版不受影响

  对于热爱《歌剧魅影》的剧迷,观看母语的版本无疑是一个梦想。2018年,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与《歌剧魅影》等作品的版权方英国“真正好集团”宣布了针对中国市场的“魅影中国计划”,不但包含《歌剧魅影》原版的再次巡演,还有中文版制作计划。当百老汇宣布停演,期待已久的剧迷自然把目光投向了已启动计划4年的中文版。

  “虽然百老汇版本即将落幕是一件很让人惋惜的事情,但《歌剧魅影》在三十多年来在全球各地有十多个语言版本上演。中文版计划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音乐剧《歌剧魅影》中文版监制马晨骋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歌剧魅影》的选角一向是全球音乐剧的最高标准,主创团队需要经过多轮考核,以选出在表演、演唱和舞蹈上最为合适的演员。例如2004年在“魅影”首次来华时扮演女主角克里斯汀的玛尔尼·拉比,当年击败了500多位竞争对手,才获得这一角色。在《歌剧魅影》英文官网上中文版招募演员的信息和报名表,都显示了演员的挑选范围面向全球。

  另一个焦点是中文译配。译配是在歌曲、音乐剧、歌剧等艺术领域的一个专业名词,它绝不仅仅是翻译,还涉及用译词按照格律选字用韵,即填词,其实是音乐学与翻译学交叉的产物。音乐剧译配不但要“信达雅”,还要考虑译文语言的舞台性、视听性、口语性、观众的接受性和语言的动作性,毕竟是要在舞台上唱出来的。

  在马晨骋看来,音乐剧的译配还需要给演员的演唱最好的支持,尤其是《歌剧魅影》中有很多高难度的唱段,翻译不能成为演员发挥的障碍。因此,中文版首先注重对于剧情和人物情感原汁原味的还原,同时也希望能在译词中体现出中文语言的独特美感。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团队主要在忙于选角和译配。“这次的中文版可以说除了演员和歌词外,其他都使用了英文版世界巡演的全套团队和装备,也因此,演员和歌词就尤为重要。”

  按计划,中文版《歌剧魅影》将于明年首演,这是《歌剧魅影》的第18种语言版本。这个版本和百老汇版本的最大差异是做了诸多舞台技术升级,让它得以进入设计规格和年代各不相同的剧院。2003年时,《歌剧魅影》在中国只能找到一个技术条件符合要求的剧场——上海大剧院,2014年时,这部剧目终于可以去北京和广州演出,而这一次中文版本制作完成后,将有条件前往更多城市。

  要完成这些目标,达到最佳呈现,很多制作成本无法节约。例如整个制作的舞美灯光运输需要二十多个货柜,为了保障设备的运输安全,在国内货运需要采用有避震的成本更高的货车。例如除了观众可以看到的舞台上的演员,幕后还有一支近50人的技术团队,其中机械、灯光、音响等核心岗位,都要有世界巡演的原班团队来保障。马晨骋说,《歌剧魅影》确实是音乐剧中最“昂贵”的剧目之一,但正是这些“无法节约”的成本,打造了“魅影”的顶级质量。

  一部顶级作品给整个产业链带来的推动和引领作用是巨大的。10年前,正是中文版本的《猫》和《妈妈咪呀!》培养、孵化出了中国第一代音乐剧职业演员、创作和制作技术团队。也许可以期待,当下《歌剧魅影》中文版的落地,会带来更无穷的可能性。

  《中国新闻周刊》2022年第37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责编: xingyu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