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家企业被清退,社会化售电市场如何再洗牌?
作者:林春挺
多年来,作为电力行业的一名老兵,张传名目睹过曾经的同行一个个离开,也见证了这个行业的一次次变革。如今,他再次见证变革——并不太为外界所熟知的售电市场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洗牌。
售电市场,是中国2015年启动的第二次电力体制改革(下称“电改”)的产物。2016~2017年,社会化售电市场兴起,一大批如张传名这样的行业精英携资本冲入这个领域。
但好景不长,随着市场变化,国内不少售电公司出现亏损甚至倒闭。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一批又一批售电公司主动或被动离开这个市场。2018年,全国共有逾万家售电公司注册在案,但到2021年,数量减少至5000家左右。
2022年11月2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和《电力现货市场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规范电力现货市场的运营和管理。其中,《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售电公司退出条件按照国家有关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的管理规定执行”的要求。
这两个《征求意见稿》在业界看来意味着,新一轮变革即将到来。
一批社会化售电公司正在退出。今年以来,国内已有数百家售电企业被要求强制退出,另有一大批售电企业被采取暂停、限制等措施。
不过,张传名选择坚守。他的理由是,“市场足够大,我到今天依旧认为还能做。”
火热
今年52岁的张传名,曾在总部位于广州的南方电网工作长达23年,是“中国电力改革发展30人论坛成员”之一,经历过2002年开始的中国首次电改。
13年后,2015年3月15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下称“9号文”),拉开新一轮电改的帷幕。此轮电改的核心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在售电侧“有序向社会资本开放配售电业务”。这是中国首次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业务,目的是通过引入竞争,增加电力用户选择权,并由此催生上万亿的电力交易市场。
此前,电力用户主要从电网企业买电,但售电侧放开后,用户可以通过售电企业直接买电。换言之,电改后,售电企业可通过向电厂(发电企业)买电,然后再卖给电力用户,成为其中的“中间商”。
作为经济和用电大省,广东在全国打响此轮售电改革的第一枪,成为国内首个允许售电公司参与竞争交易的省份。在2016年3月~5月的3次月度电力集中交易中,广东省引入的售电公司参与竞价的成交电量占到总交易量的七成。
2016年,张传名决定离开体制内“下海”,加入一家民营企业,成为售电市场中的一员,并在一年后创立自己的公司。
“当时看了9号文后,就觉得这是电力行业的‘1978年’。”如今身为九州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九州能源”)董事长的张传名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忆道,“电改将创造许多新的机会和业态”。
那时候,有一批像张传名这样的人“春江水暖鸭先知”,他们预感到电力行业即将发生的变化。据张传名估计,2015到2017年,仅从南方电网辞职进入售电领域的处级以上干部就有20人左右,其中还有两个是厅级干部。
初放开的市场一片红火。据张传名回忆,在行情好的时候,他光是通过给人培训,半天就能挣到几十万元。
售电公司的基本盈利模式是赚取价差,市场交易电价根据基准价浮动,基准价和浮动范围都由政府规定。电力用户如果不参与市场交易,就由电网按照基准价供电。
但市场初期,市场价远低于基准价。在广东省2016年3月~5月的3次交易中,大约有10%的电量进行了3次月度竞价,发电企业较政府核定电价下降0.125~0.148元/千瓦时,降幅超过三成,3个月累计让利超5亿元。但售电公司卖给用户的价格,只降了0.01元/千瓦时,中间差价悉数落入售电公司囊中。
“第一次交易我们盈利1000多万元。”某电力央企旗下一家售电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当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远超出我们的预期”。而粤电力A(000539.SH)的2016年中报数据显示,该公司旗下成立售电公司在市场交易中实现盈利9500万元。
当时,外界形容售电公司的关键词是暴利,整个市场则可以用“火爆”来形容。
2017年1月,张传名众筹将近2亿元的资本金,在广州注册成立九州能源。在售电市场的首次试水,他以“小几百万”的投入,赚到“大几百万”。
与此同时,张传名还在公司会议厅对外举行售电业务培训。“讲半天课,其他一切不管,每人学费是3999元,人数最多的时候一天有上百人。”张传名讲课半天至少挣了40万,当时市场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跌落
在培训中,张传名发现,那些专门从五湖四海来听他讲述售电业务的人,充满了热情与冲动。
9号文发布后,机构、行业、券商不断重复“新电改有望开启万亿级市场,售电侧放开可能成为本轮改革的最大红利”等观点。
的确,从国家能源局发布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数据来看,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55500亿千瓦时,当年电网企业平均销售电价为0.64333元/千瓦时,相当于有超过3万亿的售电市场被释放。
蛋糕如此之大,加上首批试水的售电公司已赚得盆满钵满,售电公司开始在全国遍地开花。除传统的电力企业外,许多与电力毫无干系的资本也蜂拥而至。2016年,经过电力交易中心公示的售电公司尚不足300家,但工商注册的有3000余家之多。到了2018年,这一规模就超过上万家。
电改之初,政策关于售电公司成立资格的规定是:“电网公司、发电公司及其他社会资本均可投资成立售电公司。拥有分布式电源的用户,供水、供气、供热等公共服务行业,节能服务公司等均可从事市场化售电业务。个人也可以投资成立售电公司,只要符合售电公司准入条件即可。”
在准入机制方面,政策明确以注册认定代替行政许可的准入方式,以降低行政成本,实现有效监管,提升工作效率。
“当时进入售电领域几乎是零门槛。”一位业内人士用自己的案例向第一财经记者举例,“从去窗口提交注册材料,到领取营业执照只等了一个工作日。”
另据张传名介绍,当时取得售电资格并不难,“注册资本、专业人员、固定办公场所这些,花个几万块钱就有人能搞定”。
第一财经记者在调查中发现,2016年,为“跑马圈地”,有个别社会资本只用短短3个月,在全国各地注册的售电公司多达500家。这些公司的注册办公地点不少是在居民楼里。
售电公司数量猛增让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上述某电力央企旗下一家售电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到2018年,他所在的公司就开始出现亏损。据他介绍,这一年,为了生存,不少售电公司打起价格战。
与此同时,由于售电公司的套利模式与“发现市场价格,让利于民”的改革初衷不符,多个省份开始做出政策调整,控制进入电力市场月度竞价交易的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进而控制市场价格,限制售电公司赚取价差利润的空间。
此外,到了2018年,随着此前几年的电力过剩的现象已得到缓解,市场价与基准价之间的价差不断缩小,售电公司的利润空间随之受到挤压。以售电市场数据相对公开的广东为例,这一年,根据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在6月的月度集中电力竞价中,统一出清价差为-0.0393元/千瓦时。也就是说,售电公司每售出一度电,只有不到4分钱的收益。
也是从2018年起,意识到市场变化的张传名开始不断缩减售电业务。“最鼎盛的时候,我们在全国十几个省份都有售电公司,目前只剩下广东、江苏、福建、安徽和湖南。”九州能源的员工也从当时的200多人裁减到目前的100来人。
到2021年,全国电力出现罕见的供需紧张,加上煤炭价格上涨导致发电企业成本攀升,不少发电企业亏损加重,给售电企业让利空间有限,进一步挤压售电市场的交易差价。
受此影响,售电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以广东为例,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5月,广东136家售电企业亏损额达5.16亿元,亏损面占全省161家售电公司总数的八成以上;全省仅有25家售电公司盈利,总盈利金额仅700万元。
相关违法获利行为也陆续出现。
有的售电公司利用批发和零售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向用户传递不准确的批发市场信息,挤占用户的获利分成空间以牟取额外的收益;有的为牟利甚至伪造资质、零售合同或委托书等材料参与交易。
比如,今年2月,内蒙古东部电力交易中心通报称,某售电公司代替电力用户在交易平台进行月度预购电量申报时出现错误,导致电力用户出现14亿巨额偏差费用;6月,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披露多起售电公司欺骗、误导用户签订零售合同、擅自修改与用户之间合同分成比例等行为。
售电市场洗牌已不可避免。
洗牌
11月10日,张传名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发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再见,广东又有89家售电公司毕业”。
11月4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公告,对50家连续12个月未进行实际交易的售电公司暂停交易资格,对39家近12个月内有实际交易但经核查确认“未持续满足注册准入条件”的售电公司,限制新增零售合同交易,完成整改并审核通过后,恢复新增零售合同交易资格。
这至少是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年内第二次发布这样的公告。6月15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公告,对266家售电公司启动强制退出程序。截至2021年底,广东共有507家售电公司。也就是说,广东先后两次清理的售电公司比例高达60%。
广东并非孤例。10月,广西有73家售电公司被强制退市;7月,云南有33家售电公司被强制退市或整改;5月,山东、北京、河北分别有35家、46家和39家售电公司被强制退市。
根据国家发改委2022年年初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注册在案的售电公司约5000家。这比2018年的数量减少一半。
在此轮电改中,售电公司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3.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45.5%。而其中绝大部分的电量是由售电公司完成购销的。
但随着电改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售电市场进一步实施从严监管。在《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前,2021年1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售电公司管理办法》,明确售电公司退市的标准,具体包括:连续3年未在任一行政区域开展售电业务;未持续满足注册条件,且未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违反交易规则、扰乱市场秩序、诈骗等。
上述办法还提出,交易中心每年要对售电公司的资产、人员、经营场所、技术支持系统等信息和证明材料进行审核,验证售电公司是否满足持续注册的条件。
多名业内受访者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可以让规范的企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从而带动行业的良性发展。
洗牌之下,目前尚存的售电公司发展方向在哪?受访者认为,售电公司作为电力中间商的盈利模式相对单一,随着“差价”获利的模式日渐式微和电改的不断推进,用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也要求售电公司必须尽快开辟新的业务,为客户提供精准的服务。
这也意味着,未来售电市场将围绕电量规模、交易水平、金融实力、风险管控、服务水平、专业能力、综合能源服务等竞争进一步洗牌、分化,售电公司定位将更加明晰。
售电公司主要分为三类,即发电企业旗下售电公司、电网企业旗下售电公司,以及独立的售电公司。其中,独立的售电公司主要以民营资本为主。业内普遍认为,在这三种不同背景的售电公司竞争中,其中发电企业因为有资源优势而更具竞争力,独立的民营售电公司优势最弱。
但张传名不这么认为。“独立售电公司和电厂(发电企业)售电公司各有优势,后者有品牌、价格、电量保障的优势,前者则普遍是胜在服务。”
在他看来,独立售电公司能否存活下去且活得好,关键是处理好客户与电厂两方面的关系,另外就是数据分析能力。他认为,数据分析关系到售电公司对市场的决策判断。
在过去几年里,张传名看到有些同行由于决策出现错误,加上“胆子太大,结果踩空,最后亏到没钱亏”而被迫退出市场。谈及未来,张传名认为,随着市场化不断推进,未来一定会有一些售电公司在售电和综合能源服务方面的经营越来越稳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菜鸟速递引发市场关注 内部人士进一步详解品质快递
6月28日,菜鸟集团宣布推出自营的品质快递品牌:菜鸟速递,引发市场积极关注。从菜鸟内部人士获悉,菜鸟速递并非是今天才开始做的新网络 [详细] -
明星代言广告有了紧箍咒
《北京市明星广告代言行为合规指引》发布明确广告代言的六大情形及11条负面清单 明星代言广告有了紧箍咒 为引导明星规范广告代言行 [详细] -
去年北京住房公积金发放个人住房贷款631.27亿元
提取金额中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占56 9% 去年北京住房公积金发放个人住房贷款631 27亿元 3月30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 [详细] -
法国3月CPI同比上涨5.6%
中新社巴黎3月31日电 (记者 李洋)法国官方机构当地时间3月31日发布的最新经济数据显示,法国今年3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 [详细] -
海南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影响的不止是“买买买”
中新网4月1日电(中新财经 左雨晴) 3月30日晚间, 海南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准备 冲上了微博热搜第一。有专家认为,这是要把海南打造为香 [详细]